氯化鎂的物理性質如下:
相對密度:1.56(六水),2.325(無水) 熔點:118(分解,六水),712(無水)℃ 沸點:1412(無水)℃ 性狀:六水物:白色易潮解單斜晶體,有苦咸味;無水物:無色六角晶體。 溶解狀況:溶于水和乙醇
氯化鎂的化學性質如下:
1.六水氯化鎂加熱可水解 加熱時失水和部分生成氧化鎂和堿式氯化鎂。 2.無水氯化鎂熔融狀態下電解可生成鎂和 MgCl2(熔融)=電解=Mg+Cl2↑ 3.堿性環境下生成氫氧化鎂沉積。 Mg+2OH-=Mg(OH)2↓
殘留氯化鎂對鑄錠外表的影響也很大。鑄錠外表的堆積物由細微的氧化物、氯化物等攙雜逐層堆積構成。掩蓋在氧化物外表的無水氯化鎂,在空氣中冷卻吸濕、溶解,聚集很多水分。當堆積的氯化鎂較多時,放置一段時刻,還會呈現氯化鎂水溶液。鑄錠的剩下熱量會使氯化鎂溶解形成的溶液蒸騰部分水分,但不能完全脫除水分,因此堆積物粘滯、附著在鑄錠外表,不易鏟除。將外表有這種“黑殼”或“黑斑”的一次鑄錠直接入爐,進行二次熔煉,勢必會帶入很多水分和氧化物攙雜,既增大了真空熔煉操控難度,又使鑄錠易產生氣孔、攙雜等質量缺陷。
一般制造1公斤豆腐用0.06公斤的氯化鎂稀釋液(一斤兌二斤水)也稱為鹵水。在實際制造豆腐中,師傅們一邊往鍋里倒氯化鎂稀釋液,一邊用勺子攪一攪豆漿,留意調查豆漿的改變,直到出現80%腦 花停止。此手藝是制造豆腐要害的當地,不是一般人都可以學會的。
很多人誤認為鹵水點豆腐有毒,鹵水中含有很多的氯化鎂、氯化鈉和重金屬離子,人服食后對胃有激烈的腐蝕效果,使得的蛋白質凝固,而且鎂離子被吸收后可以抑制和神經系統。 所以對人體具有很強的毒性。而做豆腐時,氯化鎂稀釋液中的陽離子與豆漿中的蛋白質起凝固效果,引起蛋白質變性,敏捷變為半固體,所以吃豆腐沒有生命危險。用氯化鎂稀釋液制造出來的豆腐,又 名為北豆腐、老豆腐或大豆腐,其特點是硬度、彈性、韌性較強、豆香味濃。
您好,歡迎蒞臨創業融雪劑,歡迎咨詢...
![]() 觸屏版二維碼 |